为什么物流行业需要使用电子合同,而且要尽早使用?
2019-10-18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来讲,物流行业降本增效都是当务之急,尤其对于物流企业来讲,高企的外部成本难以改变,从内部变革,开始使用电子合同、电子回执单,不仅能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而且能够大幅降低合同签署的成本和风险。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庞然大物”。2019年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3.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1-7月社会物流总费用6万亿元,同比增长2.7%。对比同时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是8.3万亿元。


国际上通常用物流费用在GDP中的占比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的物流总费用额在GDP中占比较高,约为15%左右。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处于下降的态势,说明物流行业在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身行业效率。从国际上看,美国的物流总费用在GDP的占比约是8%,日本的这一数据约是11%,不考虑单位GDP的货运量的话,我们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仍有一定的差距。对标物流总费用额每年约10万亿的市场数字,那么占比每下降1%,对应的市场价值都将数以千亿计算。


所以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合理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是国家力争实现的目标。


那么,从中观层面来看,这每年约10万亿物流总费用,是怎样构成的,物流企业的成本又产生在哪些方面,如何降低成本呢?


首先,在2019年1-7月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3.1万亿元,占比为52.1%;保管费用2.1万亿元,占比为35.2%;管理费用0.8万亿元,占比为12.7%。运输板块市场份额最大。但是这些费用却并没有进入物流企业的账户上。


以零担物流为例,运输成本是零担物流企业的主要成本,占比超过一半,包括购车费、油费和路桥费。其中油费占运输成本的60%以上,路桥费也高达20%。另外,仓库和分拣中心的费用主要是土地租金的反映,随着土地租金的增加,仓储的成本也在增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定一表示:“物流成本中相当一部分被路桥费和油费占据了,石油部门和税务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并没有从高额的物流成本中获益太多。”


而我国的公路零担市场分散程度很高,公路运输的企业有78万家,前10名市场份额之和占行业整体的1.8%,而在美国这一比重高达70%。缺乏有影响力的头部物流企业,直接影响行业的整合程度和议价能力,意味着除了行业协会以外,物流企业想要通过市场博弈来减少油费、路桥费和税费等成本支出,难度非常大。


相对于外部环境的难以改变,物流企业想要降本增效,需要行业从内部开始变革。智慧物流能够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其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及鼓励。目前包括国有资产、民营资产、和外资等资本都已经在布局智慧物流,包括仓内机器人,智能眼镜、外骨骼、喷气式背包等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飞机,智能快递柜,物联网技术等等。


智慧物流必然是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也必然能够为物流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2019年7月8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决定》中,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第二款修改为:“鼓励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采用电子合同、电子运单等信息化技术,提升运输管理水平。”


相对于无人卡车、仓库机器人等,需要物流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在中小物流企业的普及难度也较大,电子合同、电子运单等“轻量”资产的投入,显然更加符合市场上大量物流企业的利益。尤其是电子合同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广大物流企业实现互联网化,而且通过归档和管理功能,能更有效的管理所有合同,淘汰纸质合同也能带来可观的账面成本的减少。


而对于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干线物流的从业者来讲,普及电子合同和电子运单,意味着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所以说,电子合同的应用,是符合物流行业、企业和从业者的多方利益的,在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推动下,电子合同必将成为未来的签署模式,而领先同行更早开始使用电子合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更早获得竞争优势。


热文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