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子合同三大认识误区
2023-04-27

  互联网的发展变革催生一系列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包括政务服务线上办理、网络购物、在线医疗、线上办公等,深刻地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习惯。电子签名、电子合同作为支撑新业态与新模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设施,尽管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多次发文鼓励推广应用,但在实际推广中,仍有不少企业、组织、个人对电子合同抱有疑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电子合同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电子合同不被法律认可

  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在于,关于合同纠纷的司法判例中,涉及电子合同的案例相较于传统纸质合同少,且难以被大众获知,导致部分企业对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产生质疑。

  实际上,《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都明确了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的有效性。

  1.电子合同签名的法律效力

  《电子签名法》指出,满足“真实身份、真实意愿、原文未改、签名未改”四个条件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签名法》第三章 电子签名与认证

  第十三条 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第十四条 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电子合同订立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指出,支持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合同的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3.电子合同取证与鉴定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均指出,查证属实的电子数据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章 证据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电子数据真实性提出异议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结合质证情况,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生成、收集、存储、传输过程的真实性,并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一)电子数据生成、收集、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等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安全、可靠;

  (二)电子数据的生成主体和时间是否明确,表现内容是否清晰、客观、准确;

  (三)电子数据的存储、保管介质是否明确,保管方式和手段是否妥当;

  (四)电子数据提取和固定的主体、工具和方式是否可靠,提取过程是否可以重现;

  (五)电子数据的内容是否存在增加、删除、修改及不完整等情形;

  (六)电子数据是否可以通过特定形式得到验证。

  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电子数据技术问题提出意见。互联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委托鉴定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或者调取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核对。

  误区二:“电子合同”等于“电子版合同”

  不是所有电子版的合同都叫做电子合同,比如甲乙双方通过社交媒体传送电子版合同文档进行签署,这样的签署方式就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因为无法满足“真实身份、真实意愿、原文未改、签名未改”四要素。

  商务部在《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指出:“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提供商)的电子合同订立系统中订立电子合同,才能保证其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误区三:电子合同可以随意修改

  早期,在缺少监管及安全保障的网络平台上传输的文件极易被篡改,一旦签署方中的任何一方对合同原件存疑,产生纠纷在所难免。这种不信任延续至今,导致部分企业对于电子合同的实际应用持观望态度。

  实际上,可靠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比如放心签电子合同,就利用国际通用哈希值技术固化原始电子文件数据,合同签署完成后的所有信息一经存储,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

  如果要修改合同的内容/撤销/作废,应采用增加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对之前的合同内容进行增加、删减或终止,而不应该在电子合同上面直接修改。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