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024-01-19

    采购合同是指买卖双方就采购商品或服务所达成的协议。采购合同约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交付、付款、质量、违约等事项,是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购合同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合同主体:采购合同是由买方和卖方签订的,通常是由供应商和采购商签订,它们是保证双方利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

    2.权利与义务:采购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交付、付款、质量、违约等事项。例如,买方有义务支付货款,卖方有义务按照约定的质量和数量交付商品或服务。

    3.合同内容:采购合同的内容包括商品或服务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价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支付方式,违约责任,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等。

    4.法律保障:采购合同为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法律保障和保证,双方在签订合同后应该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5.促进合作:采购合同有助于商家建立长期商业合作关系,也有助于协调双方的商业活动。一旦合法的采购合同签订,供应商和采购商就有了长期合作的基础,这会促进双方在价格和质量方面的协调,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合作。

采购合同容易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采购合同容易出的问题

    采购合同在日常工作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采购合同容易出现的问题:

    1.合同主体问题:合同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亲笔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公章;公章不得用业务、计划、财务专用章代替;户名应用全称,且与公章名称一致。

    2.价格约定问题:对货物价格约定不明确,在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纠纷。市场价格呈上涨趋势时,合同应注明:“供方严格按合同约定价格供货,不随市场变化而调整。供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供货,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和需方由此而产生的损失”。在价格变化趋势不明显时,合同中可注明:“供方按合同约定价格供货,如遇特殊情况需做调整,必须经需方书面确认同意。供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供货,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和需方由此产生的损失”。货物所对应的计量单位应准确,合同金额应明确是否含税金和运费等、运费及卸车费用的承担方、运输过程和运输方式的责任方。

    3.质量验收标准问题:合同中应明确物资质量验收标准。由于标准更新较快,合同中还应注明“质量验收不限于以上标准,其中未包括的内容,执行现行的适用于该物资的国家和行业最高标准。”。

    4.货物验收问题:合同中不注明货物的材质和生产厂家,供方可能以次充好。

    5.验收方式问题:忽视验收方式的约定。特别是钢材,容易给供应商钻空子:如果按理论重量计算,则供应负偏差材料;如果按重量验收,则供应正偏差的材料。

    6.交货日期问题:“合同生效后一个月交货”,这种约定比较模糊,交货日期缺乏限制性,存在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影响进度的风险。

    二、如何在合同中避免出现主体问题?

    在合同中避免出现主体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合同主体:确保合同的主体是明确的,即合同的甲方和乙方是明确的。如果合同主体是自然人,需要写明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如果合同主体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写明名称、地址(注册地址或主要经营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2.核实合同主体信息:在签订合同时,应核实合同主体的真实身份和相关资质,比如食品的生产却欠缺食品生产经营的许可等。如果对方是公司,可以登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主体是否存续,而关于各项许可则应要求公司提供核实。

    3.避免变更合同主体:合同主体变更或者内容变更都是要经过法定程序或者有约定或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协商一致,并不是随意变更的。

    4.合同内容明确:合同的条款应当明确,避免出现模糊的表述。合同中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条款的变更都属于合同变更。

    5.避免使用不明确的术语:合同中的术语应当明确且具有明确的定义,避免出现歧义。

    三、采购合同中如何约定价格?

    在采购合同中,价格约定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成本、质量要求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确定和调整价格和费用的方法和原则:

    1.市场价格:在采购合同中,可以参考市场行情,了解当前的供需情况和竞争态势,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

    2.成本加成:成本加成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在采购方对供应商的成本结构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并且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来确定合理的加成比例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竞争性议价:采购方可以与多个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议价,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和条件,选择最优的供应商。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4.长期协议:采购方和供应商可以签订长期协议,约定一段时间内的固定价格或价格调整机制。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对双方的影响。

    5.固定价格条款:双方约定合同期内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这种条款适用于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或双方对价格波动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情况。

    6.变动价格条款:双方约定根据某个指标(如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等)的变化来调整价格。这种条款适用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双方能够共同承担价格风险的情况。

    7.阶梯价格条款:根据采购数量的不同,价格会有所变化。这种条款适用于大宗采购或者长期合作的情况,可以通过采购数量的增加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惠。

    8.折扣条款:供应商根据特定条件(如付款方式、采购数量等)给予一定的折扣。这种条款适用于采购方能够提供一定的优势条件,从而获得价格优惠的情况。

    在约定价格时,双方需要在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执行,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前提下,具备以下主要条款:商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商品的质量和包装、商品的价格和结算方式、交货期限、地点和发送方式等。

采购合同容易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四、采购合同中如何约定质量验收标准?

    采购合同中货物质量验收标准通常会根据产品特性、参考行业标准、制定可量化的标准、适用环境和使用需求,以及参考历史数据和经验等因素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验收规定:

    1.产品外形、包装完好:这是基本的验收要求,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应符合合同的要求,没有明显的破损或瑕疵。

    2.产品合合同要求及标准: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合同的约定,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或与合同要求不符的情况。

    3.乙方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及必要的技术资料:乙方(即供应商)需要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以证明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以供甲方(即买方)了解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甲方认可乙方此次货物数量无误:甲方需要确认收到的货物数量与合同约定的数量一致。

    在验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事项,例如在货物到达现场后,应进行清点,现场参加安装和调试,在验收合格后向协议供货商收取发票并签署货物验收单。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参考采购合同范本,例如合同编号、签订日期、甲方和乙方的名称和地址、货物描述、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结果、保密条款、争议解决、合同变更与解除、附则等内容,以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以上是一般的规定,具体的验收标准可能会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行业特性有所不同。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建议详细了解和明确验收标准,以避免在后期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热文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