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合同的一些法律问题
2024-02-26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电子合同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合同而言,电子合同因其签署和保存的特殊性,导致人们对电子合同也存在许多疑问。

    1.电子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吗?

    只要电子合同的内容和格式符合法律规定,就具备法律效力。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电子合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电子合同主要有三大类:电子格式合同、数据电文合同、EDI合同。

    电子格式合同,就是一方提前拟定,另外一方仅需确认即可的合同,例如各种APP的用户协议就属于电子格式合同。

    数据电文合同,就是双方以网络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达成合意的合同,例如以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达成的电子合意就属于数据电文合同。

    EDI(电子数据交换)合同,就是由具备EDI资质的企业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服务,使电子合同真实性得到解决。

    3.电子合同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内容准确且可以随时查用。

    (二)能够准确的重现签署时的内容,包含合同内容、签名、身份等。

    (三)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4.电子合同有哪些不适用情形?

    《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以下情形不适用电子合同:

    (一)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

    (二)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

    5.签署电子合同要注意哪些问题?

    (1)对签署的全过程进行存证。可以选择将签署的全过程录屏,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公证/存证服务。因为现在很多不良企业,使用自己开发的工具,对已经签署的电子合同随意篡改,由于当事人未对原始合同进行取证,一旦产生纠纷对自身很不利。

    (2)选择靠谱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有助于保障合同签订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法律效力,但由于许多企业存在经营上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电子合同的丢失损毁的风险。

    (3)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签订电子合同时,不应泄露个人的验证码或其他敏感信息,以防个人信息被盗用。同时,如果无法确定合同及平台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对平台录脸、录指纹等敏感操作应保持谨慎。

    (4)确保合同的主体资格和真实意愿。合同当事人应明确对方身份信息,并检查对方的订立合同的能力和资格,以及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5)妥善保存和管理合同。电子合同应有妥善的管理和保存措施,以确保其安全性、可访问性和合法性。如果电子合同原件丢失,仅以电子合同的打印件很难认定合同的真实性。

热文推荐